走進吳三桂故居-綏中鎮小學
http://m.polyjoyspreader.com 信息來源:綏中網 時間:2009/7/21 22:27:34 閱覽:人次
一、吳三桂出身于抗清家庭
吳三桂于1612年出生在綏中(中后所),他的祖籍是江蘇高郵,別人問到自己家鄉的時候我們不會首先提到祖籍吧,既然吳三桂在綏中出生,住在綏中長在綏中,那么理所應當是綏中人,但是,轉折下,就因為吳三桂被譽為漢奸,奸臣,中國人罵他,滿清也罵他,反倒是江蘇人更好,沒有去爭這個。能為歷史作證的,就是鎮小學這顆據說是吳家種的這顆老樹了!(是不是吳三桂時期種的,有待查證)好了,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和綏中有千絲萬縷聯系的歷史名人,吳三桂.
二、驍勇猛將,積極抗清
吳三桂的爺爺跑馬為生,積攢大量家業,吳三桂之父吳襄繼承父業。努爾哈赤時期,滿族人對漢人燒殺搶掠,引起吳襄痛恨,吳襄變賣家產,積極支援明軍抵抗努爾哈赤。后吳襄與袁崇煥麾下祖大壽交往密切,遂將妹妹嫁于祖大壽,祖大壽同樣將妹妹嫁于吳襄作偏房。吳襄善于相馬和馴馬,每次明軍與清軍交戰,吳襄都會隨軍區前線,他可以通過口哨控制敵方戰馬,不戰而屈人之兵,雖無武力,但也戰功赫赫。吳三桂是個熱血青年吳三桂年幼從師董其昌,后棄文從武,效命其舅舅祖大壽。1630年,吳襄帶兵出城巡邏,不幸被清軍20萬大軍包圍,吳三桂親自率領20人出城營救。清軍將其放入包圍圈內,吳三桂將清軍將領挑落馬下,欲斬之。清軍將領詐死,突然一刀劈向吳三桂,吳三桂面部鼻處受傷,手起刀落割下清軍將領首級,將其父拉上自己坐騎,獨自殺回城去。史稱“孝聞九天,勇奪三軍”
三、無漢奸之意,確有漢奸之實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一,大同總兵姜鑲投降大順軍。京師震動。因大同乃京畿西邊門戶,大同陷落,北京危殆。此時崇禎再也顧不得駐守關寧的吳三桂部所負北防重任,急令吳三桂入衛京師。三月中旬,獲令后的吳三桂立即著寧遠地區幾十萬遼民內遷,三月十九日(一說十六日)到達山海關,繼而率兵西進京畿。二十二日吳三桂兵至玉田一帶,這時突獲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同時又獲悉明居庸關總兵唐通已降大順,并奉李自成令乘虛占領山海關。吳三桂進退失據憂心忡忡。 就在吳三桂撤離寧遠之后的兩三天,都設沈陽的清庭業已探知。這對于他們來說不啻一大喜訊。寧遠這座城無疑是他們輝煌事業的一個黑洞。在那里長留著他們抹不去的恥辱。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初,他們那不可一世的、與明庭交鋒百戰百勝的大汗努爾哈赤所率的六萬大軍慘敗在寧遠城下。努爾哈赤也身負炮傷。清軍撤回沈陽后,努爾哈赤羞憤交加終日憂忿,不久傷患(一說背癰)惡化,不治身亡。這個制造了無數災難的屠殺者終究走完了他那六十八年的罪惡人生。經過一番角逐以后,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 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皇太極在出兵朝鮮獲勝后,率凱旋之師猛撲錦州、寧遠,志在必勝以報父仇、雪國恥。不期趙率教矢志堅守錦州、袁崇煥拼死保衛寧遠。后金軍死傷枕藉,皇太極不得不飲恨撤圍。滿清又一次慘敗寧遠城下。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極暴卒。幼主福臨立,多爾袞、濟爾哈朗攝政。為樹立威望,九月,濟爾哈朗就迫不及待地率軍猛攻明庭殘留在關外最后幾個軍事據點。他很快攻占中后所、中前所、前屯衛,但當他率軍攻打寧遠時,卻遭到吳三桂的堅決抗擊。寧遠,這座城市簡直是滿清的夢魘。從1626年到1643年,清軍三次猛攻它都鎩羽而歸。然而沒想到今天它竟然垂手可得。清庭真是大喜過望。急于建功立業的多爾袞等人聞訊當即下令“修整軍器,儲糧秣馬,俟四月初大舉進討。” 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吳三桂盤桓躑躅在永平、玉田一帶。崇禎死、明庭亡,他和所有明庭故臣一樣都在尋找出路。而一條最簡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順。這并不違反禮教。改朝換代,自古亦然。既然明太祖貧僧一名竟是真命天子,那么李自成這個驛卒又為什么不能做皇帝呢? 大順對吳三桂的政策亦是招降。李自成遣使三桂,給予其四個月軍糧及白銀四萬兩,并聲明“俟立功日升賞”。這對于已缺餉一年多的吳軍確實是雪中送炭。吳三桂已有降意。就在這關鍵時刻,吳三桂先后接到兩種文書。一是大順使者所持其父吳襄勸其歸順李自成的書信,二是有人送給吳三桂密信,詳告其父被劉宗敏抓捕追臟,遭到嚴刑拷打。其父已湊白銀五萬兩,但離劉宗敏所索二十萬兩甚遠。此外,吳三桂愛妾陳園園亦被劉宗敏霸占。吳三桂聞訊大怒。遂拔劍斬案、升帳演兵場,斬一名來使,將另一名割去雙耳,令其傳言李自成:“李賊自送頭來。”同時,起兵回師擊敗唐通,奪回山海關。 吳三桂從態度模棱兩可轉變為公開對抗,這在大順朝中引起軒然大波。一派意見是立即予以征討。另一派意見是暫時放置。持后一種意見的原因有二。一是劉宗敏、李過等已沉醉在勝利的歡樂中。
拷掠故明臟官、坐擁聲色美姬實在是不亦樂乎。不想立即再去冒死作戰。二是李巖、牛金星、宋獻策等基于策略的考慮,認為暫不宜大舉征伐。因為“新得京師,人心震迭”,而且吳軍以“素能戰”聞名,不可輕視。他們認為還是暫時維持現狀,繼續招降為上。但李自成力排眾議,下令親征。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兵十萬,號稱二十萬東出京師。 大順朝決定征伐一事,吳三桂先期探知,大驚。他自忖斷無抵擋大順軍的力量。為自保計,他決定向滿清借兵。條件是不但給予滿清財帛,而且“將裂地以酬” 。滿清對關內的這些變故并不詳悉。它只知李自成陷京,崇禎身亡,應藉此中原大亂的機會與大順一爭天下。四月九日滿清大軍起程沈陽。十五日行至翁后遇到吳三桂派來的特使。多爾袞等大喜且疑,并未加快行軍速度。二十日到達連山。吳三桂第二次使者至。言李自成軍已薄山海關,情況緊急。清軍聞訊日夜兼程二百里,于二十一日傍晚抵達關外。二十一日白天,大順軍與吳軍已有交戰。吳軍幾不支。吳三桂再度遣使到清營,急催清軍加入戰斗。此時明了情況的多爾袞再不以吳三桂所言“不唯財帛,將裂地以酬”為滿足,他的志向是入主中原,故改而堅持吳三桂必須剃發以降方出兵相助。此時,吳三桂已別無選擇。若明日單獨與大順軍交鋒,必將不敵,身家性命必毀于一旦。于是只得依多爾袞所示,親往清營,剃發跪拜。次日,山海關大戰展開。狡詐的多爾袞令吳軍先與大順軍戰。待交戰雙方皆疲,而吳軍已顯不支之時,方揮師躍入陣中。毫無思想準備的大順軍在“韃子兵來了!”的驚呼中兵敗如山倒。“一時之間,戰場空虛,積尸相枕,彌滿大野。” 至此,吳三桂所謂借清兵以伐大順,以復明室的設想已成泡影。在軍事上、政治上已完全掌握主動權的滿清,只把吳三桂視為眾多歸降故明官員中的一個,并驅之若走狗來為其征服全中國的企圖效力。
相關文章
- 大美綏中:長城角下立根臺——義烏戚家軍四百余年的孤獨守望
- 綏中范家鄉境內三山腳下-跳石溝
- 綏中止錨灣海濱——碣石
- 綏中前所古城
- 綏中天龍寺
- 綏中妙峰寺雙塔
- 綏中三山又稱東歧山-遼西名山
- 九門口水上長城
- 綏中旅游簡介
- 綏中網收集整理的東北話
網友評論
